首页 »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东莞全面打响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号角吹响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东莞从一个农业县迅速蜕变成全球闻名的制造名城。

  但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一方面东莞土地开发强度已逼近极限;另一方面,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面对开发强度偏高和生态负荷过重的“双重约束”,东莞应该如何突围?

  摸清情况,探寻突围路径,环境综合整治成为东莞可持续发展绕不开的重要议题。去年7月起,东莞在全市范围内掀起规模宏大的调研热潮。八大课题组之一“提高东莞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课题组,专题聚焦“水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和土壤防治”三大领域开展研究,并形成专题报告。

  而就在不久前召开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计划,推动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努力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市。东莞全面打响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号角已全面吹响。

  一组鲜明的对比数据显示,目前东莞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了46.7%,与深圳相当。但同时,全市70%的内河涌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东莞运河、石马河、寒溪河、茅洲河四个重点流域水质均为劣五类,属重度污染。内河涌相当部分为黑臭水体,9座主要水库水质不容乐观……

  数据背后,是东莞正面临着开发强度偏高和生态负荷过重的“双重约束”。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进一步加剧,严重制约了东莞发展的空间。

  东莞突围,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必须全面打响水环境治理攻坚战;重点要全力推进截污管网建设,明确截污管网的建设主体和运营维护主体。

  号角吹响,贯彻行动迅速开展。市环保局表示,前一段时间,经过市委统一部署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全市环境底数,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等“1+6”政策文件,理清了接下来的环保工作思路。

  根据部署,2018年底前,全市将投资127亿元新建1800公里截污管网,2020年底前建成4000公里,基本形成覆盖全市截污治水的一体化管网格局。其次,配套新建扩建15家集中污水处理厂及上百家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每天产生的、由截污管网收集的污水全处理。再次,对已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收购并购,争取早日形成全市污水处理一张网全覆盖的格局。最后,加快内河涌整治、垃圾渗滤液集中处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全市分片区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加快推进涉水面源污染整治。

  市环保局表示,全面明晰治污工程项目清单和部门责任清单,建立市领导督导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将成为全市全面打响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制度保障。

  进入2017年新年,雾霾再次成为各大城市的高频关注词。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连日来我市空气质量亦明显下降,大范围出现轻度污染现象,部分地区出现了重度污染现象。

  雾霾,成为大家心头特殊的“痛”。另一方面,臭氧问题同样严峻,成为东莞最突出的空气污染因子。从2014年开始,臭氧年均浓度和达标率已连续两年排在全省末位。

  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水环境治理同步,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以及固废污染防治协同推进才能给全市人民带来“碧水蓝天”。

  党代会报告指出,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要加大扬尘、粉尘、废气等治理力度,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和零填埋。开展受污染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壤治理修复,健全海洋污染防治防控体系……一系列部署为全市生态综合整治提出全面要求。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接下来,全市大气污染治理将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从严控制VOCs排放,力争到2018年臭氧浓度对比2014年下降14%。抓好汽车废气、工业排放、城市扬尘治理,减少PM2.5。通过综合施策,力争到2020年实现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大于92%,PM2.5、PM10、臭氧浓度等指标明显改善。

  同时,扎实做好食品重金属含量等安全检测,积极推行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加快麻涌、石碣、洪梅土壤污染修复治理试点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土壤污染全面遏制,受污染工业场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则重点抓好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力争2018年已规划的环保热电厂全部建成投产,到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2020年底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50%以上。

  8天前,在广东省环境权益交易所,东莞市排污权交易启动仪式暨签约仪式举行。

  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东莞市首宗排污权交易启动。首次交易成交金额1450万元,出让方为市环保局,受让方为4家企业。这也意味着,东莞成为全省首个启动排污权交易的地级市。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环保改革,破解环保难题,东莞一直在路上。

  一方面,创新组织协调机制。2014年以来,我市相继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负责人的东莞市环境保护委员会、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以及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有效整合部门分散职能。另一方面,创新项目审批及投融资机制。研究制定《关于全面加强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构建有系统规划、有政府财政支持、有社会资本参与、有市场主体投资运营及管理、有项目投资综合回报模式的“五个有”投融资体系,充分激发市场主体产业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全市加强规划宏观调控,出台《东莞市域生态控制线规划》,并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编制了14项环保规划。严格落实责任机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启动“河长制”。

  市环保局表示,全市创新多项制度改革,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其中,在全国率先建立绿色生产评价体系,创立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体系—东莞指数,成为全国第一个环保部批准的绿色供应链试点示范城市,并列入广东省与环保部的省部共建合作示范项目。启动排污权交易、排污总量管理和区域排污有偿调剂补偿制度,进入全省试点城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更充分调动起全市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可以看到,东莞把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扎实有效。“争取到2020年,真正让全市人民既能望到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也能用上放心水、喝上干净水。”党代会报告中的生态蓝图正在一步步被落到实处。

  ■镇街行动

  环境污染专项整治与突击行动多元展开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各镇街(园区)积极行动,或开展专项整治,或启动夜间突击检查,或加快信访案件办理,推动环保工作取得实效。

  在石龙,根据镇年度环境监察专项行动安排,上月起石龙环保分局对全镇重点企业开展专项督查行动,做到违法行为发现一宗,查处一宗,推动企业深化环保治理。

  去年以来,石龙镇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减排和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任务,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内。截至去年11月底,淘汰黄标车384辆,完成率100.7%,组织联合路检24次,出动执法人员225人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5份,限行抓拍1107宗,处罚201宗。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常平环保分局开展夜间突击检查,大朗镇加快环境信访积案处理,石碣镇领导赴一线开展环境污染整治突击行动……各镇街通过全面部署,结合日常信访、联合巡查等方式,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环保督查工作。

  截至1月4日,全市已实现环保督察案件件件有落实,全市共有191家涉嫌环境违法企业在环保督察过程中被揪出,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


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东莞全面打响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号角吹响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东莞从一个农业县迅速蜕变成全球闻名的制造名城。

  但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一方面东莞土地开发强度已逼近极限;另一方面,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面对开发强度偏高和生态负荷过重的“双重约束”,东莞应该如何突围?

  摸清情况,探寻突围路径,环境综合整治成为东莞可持续发展绕不开的重要议题。去年7月起,东莞在全市范围内掀起规模宏大的调研热潮。八大课题组之一“提高东莞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课题组,专题聚焦“水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和土壤防治”三大领域开展研究,并形成专题报告。

  而就在不久前召开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计划,推动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努力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市。东莞全面打响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号角已全面吹响。

  一组鲜明的对比数据显示,目前东莞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了46.7%,与深圳相当。但同时,全市70%的内河涌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东莞运河、石马河、寒溪河、茅洲河四个重点流域水质均为劣五类,属重度污染。内河涌相当部分为黑臭水体,9座主要水库水质不容乐观……

  数据背后,是东莞正面临着开发强度偏高和生态负荷过重的“双重约束”。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进一步加剧,严重制约了东莞发展的空间。

  东莞突围,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必须全面打响水环境治理攻坚战;重点要全力推进截污管网建设,明确截污管网的建设主体和运营维护主体。

  号角吹响,贯彻行动迅速开展。市环保局表示,前一段时间,经过市委统一部署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全市环境底数,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等“1+6”政策文件,理清了接下来的环保工作思路。

  根据部署,2018年底前,全市将投资127亿元新建1800公里截污管网,2020年底前建成4000公里,基本形成覆盖全市截污治水的一体化管网格局。其次,配套新建扩建15家集中污水处理厂及上百家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每天产生的、由截污管网收集的污水全处理。再次,对已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收购并购,争取早日形成全市污水处理一张网全覆盖的格局。最后,加快内河涌整治、垃圾渗滤液集中处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全市分片区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加快推进涉水面源污染整治。

  市环保局表示,全面明晰治污工程项目清单和部门责任清单,建立市领导督导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将成为全市全面打响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制度保障。

  进入2017年新年,雾霾再次成为各大城市的高频关注词。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连日来我市空气质量亦明显下降,大范围出现轻度污染现象,部分地区出现了重度污染现象。

  雾霾,成为大家心头特殊的“痛”。另一方面,臭氧问题同样严峻,成为东莞最突出的空气污染因子。从2014年开始,臭氧年均浓度和达标率已连续两年排在全省末位。

  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水环境治理同步,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以及固废污染防治协同推进才能给全市人民带来“碧水蓝天”。

  党代会报告指出,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要加大扬尘、粉尘、废气等治理力度,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和零填埋。开展受污染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壤治理修复,健全海洋污染防治防控体系……一系列部署为全市生态综合整治提出全面要求。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接下来,全市大气污染治理将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从严控制VOCs排放,力争到2018年臭氧浓度对比2014年下降14%。抓好汽车废气、工业排放、城市扬尘治理,减少PM2.5。通过综合施策,力争到2020年实现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大于92%,PM2.5、PM10、臭氧浓度等指标明显改善。

  同时,扎实做好食品重金属含量等安全检测,积极推行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加快麻涌、石碣、洪梅土壤污染修复治理试点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土壤污染全面遏制,受污染工业场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则重点抓好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力争2018年已规划的环保热电厂全部建成投产,到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2020年底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50%以上。

  8天前,在广东省环境权益交易所,东莞市排污权交易启动仪式暨签约仪式举行。

  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东莞市首宗排污权交易启动。首次交易成交金额1450万元,出让方为市环保局,受让方为4家企业。这也意味着,东莞成为全省首个启动排污权交易的地级市。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环保改革,破解环保难题,东莞一直在路上。

  一方面,创新组织协调机制。2014年以来,我市相继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负责人的东莞市环境保护委员会、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以及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有效整合部门分散职能。另一方面,创新项目审批及投融资机制。研究制定《关于全面加强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构建有系统规划、有政府财政支持、有社会资本参与、有市场主体投资运营及管理、有项目投资综合回报模式的“五个有”投融资体系,充分激发市场主体产业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全市加强规划宏观调控,出台《东莞市域生态控制线规划》,并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编制了14项环保规划。严格落实责任机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启动“河长制”。

  市环保局表示,全市创新多项制度改革,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其中,在全国率先建立绿色生产评价体系,创立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体系—东莞指数,成为全国第一个环保部批准的绿色供应链试点示范城市,并列入广东省与环保部的省部共建合作示范项目。启动排污权交易、排污总量管理和区域排污有偿调剂补偿制度,进入全省试点城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更充分调动起全市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可以看到,东莞把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扎实有效。“争取到2020年,真正让全市人民既能望到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也能用上放心水、喝上干净水。”党代会报告中的生态蓝图正在一步步被落到实处。

  ■镇街行动

  环境污染专项整治与突击行动多元展开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各镇街(园区)积极行动,或开展专项整治,或启动夜间突击检查,或加快信访案件办理,推动环保工作取得实效。

  在石龙,根据镇年度环境监察专项行动安排,上月起石龙环保分局对全镇重点企业开展专项督查行动,做到违法行为发现一宗,查处一宗,推动企业深化环保治理。

  去年以来,石龙镇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减排和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任务,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内。截至去年11月底,淘汰黄标车384辆,完成率100.7%,组织联合路检24次,出动执法人员225人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5份,限行抓拍1107宗,处罚201宗。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常平环保分局开展夜间突击检查,大朗镇加快环境信访积案处理,石碣镇领导赴一线开展环境污染整治突击行动……各镇街通过全面部署,结合日常信访、联合巡查等方式,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环保督查工作。

  截至1月4日,全市已实现环保督察案件件件有落实,全市共有191家涉嫌环境违法企业在环保督察过程中被揪出,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


推荐新闻

关于汇海
公司简介
公司理念
人才管理
技术革新
服务原则
企业荣誉
售后服务
英才招聘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工程技术
公司动态
产品展示
废水处理设备
废气处理设备
环保办证验收
环保耗材
水处理工程
废气处理工程
在线监控设备
工程案例
水处理工程
废气处理工程
环保办证验收
在线监控案例
排污许可证

联系我们

广东汇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专线:13925860880
全国服务热线:13925860880
客户专线:
固话:0769-85250900
传真:0769-85251066 

 

在线聊天
回到顶部 电话咨询 在线地图 返回首页